2025年5月16日,安达市委社会工作部,安达市应急事务服务中心携手安达市弘宇文化家庭和谐促进会,正式开启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工作,力求为居民打造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单元,是灾害事故的前沿阵地。一旦灾害来袭,社区首当其冲,同时也是第一时间做出响应的关键主体。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提升综合减灾能力的重要举措,既能增强群众的减灾意识,普及减灾知识,还能切实提高城乡社区群众应对自然灾害、开展避灾自救的能力,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减轻灾害事故风险和损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强化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核心内容。只有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整合各方资源,统筹调配力量,才能有效提升社区应急管理能力,从根源上防范化解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坚固防线。

早在2022年7月11至12日,应急管理部就曾派出以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冯海峰为组长的调研组,深入黑龙江省调研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调研组前往哈尔滨市南岗区农皇社区和大庆市高新区大居社区、龙凤区华祥社区,实地查看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物资储备点、微型消防站以及宣传教育阵地等,仔细查阅创建工作档案,并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创建工作的经验、问题与建议。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也全面汇报了我省的创建工作情况。

调研组对黑龙江省的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重视程度高、组织有序、标准完善、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同时指出,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十分必要,要把握灾害风险管理、属地管理、综合减灾、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在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日常管理、重视培育过程、加大支持力度、贴合基层实际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创建质量,夯实基层综合防灾减灾基础。

 

深入排查风险隐患:组织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和居民代表,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多领域的风险隐患排查,详细记录隐患信息,制定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根据排查结果绘制社区风险地图,清晰标注灾害风险隐患点、疏散路线等关键信息。全面建立脆弱人群清单,对外来务工人员加强管理,登记相关信息并发放应急告知书。定期协助检查公共设施设备,保障市政管线、高层建筑电梯安全运行,加强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管理。

 全力治理隐患:建立社区事故隐患清单,制定并实施隐患治理方案,每半年公开治理情况。在灾害隐患治理上,汛前检查及时整改风险隐患点,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识,林(牧)区社区周边开设防火隔离带并定期排查火灾隐患。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置应急物资储备点,配备充足应急救援工具、通信和照明设备,建立应急物资社会储备机制,鼓励居民家庭储备应急物品、推广使用家庭应急包。

科学编制和演练预案:邀请多方参与,针对社区灾害风险制定实用的应急预案,辖区生产经营单位也制定并更新自身预案。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多灾种应急演练,广泛吸纳各方参与,演练后进行全面评估总结。每年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应急预案,提升其针对性、适用性和操作性。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每月至少开放1次科普宣传教育场地,利用社区场所设置宣传专区,结合多种方式做好经常性宣传教育。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大型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每季度组织1次综合减灾培训,发放应急指导手册 。

此次多部门联合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工作,是安达市在防灾减灾领域的重要行动。通过各方协同努力,将不断提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为居民营造更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记录者:姜立伟)

责任编辑:吴迪